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gongjiaozhishi.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深圳出品”向世界傳達中國精氣神——舞劇《詠春》巡回演出引發強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10 09:54
2023年的春天,在中國舞劇的藝術舞臺上,風從深圳來。
3月伊始,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出品,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專項扶持資金與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共同資助的舞劇《詠春》開啟全國巡演:深圳、長沙、東莞、珠海、北京……隨著巡演日程的推進,各大社交網絡平臺上關于“詠春”話題的熱烈討論與日俱增,觀眾們用豐沛的“表達欲”講述著一票難求的熱度,和多次返場的感動。
“春”之腳步從南到北,這部詮釋嶺南文脈、呈現深圳文藝氣派的作品,激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舞武融合,以“深圳精神”致敬凡人英雄,“深圳出品”的舞劇《詠春》以雙非遺、雙線敘事的創新表達,在中國藝術舞臺上打亮了屬于深圳的高光。
“深圳出品”超搶手:巡回演出場場爆滿,“沖臺”謝幕如約而至
據了解,在深圳首演后走向全國的第一站,《詠春》在長沙梅溪湖國際藝術文化中心大劇院的首場演出便吸引了約2000位觀眾到場觀看,并在該劇院排期的30多個展演項目中,位居銷售榜首,尤其得到年輕觀眾的積極反饋。長沙與深圳,在文化、經濟方面交流密切,劇中飾演“葉問”的深圳歌劇舞劇院首席舞者常宏基此前因參加湖南衛視《舞蹈風暴》而為觀眾所熟知。在文娛氛圍濃郁、文化活躍度高的長沙,《詠春》釋放的深圳文創活力,給當地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演藝市場口味愈加多元的當下,不息的掌聲與歡呼、演員們熱烈而真摯的“沖臺”謝幕、演員與觀眾之間毫無保留的情感互動,都是《詠春》大受追捧、獲得市場認可的印證。此后,“深圳出品”《詠春》沿東莞、珠海、北京闊步前行。
作為我國最高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是無數舞臺藝術工作者心馳神往之地。4月7日至9日,《詠春》作為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演出的開幕大戲,3天內連演5場,每場皆爆滿,場場皆動人,傳達出來自深圳文藝的精氣神。觀眾席上,不乏演藝大咖和專業人士的面孔。觀演后,著名演員靳東以“震撼、大開眼界”來形容《詠春》帶給自己的觸動。據該劇的總編導韓真透露,該劇還得到了吳京、周小飛等武術界知名人士的熱切關注。《詠春》取材自中國傳統文化內核,以舞蹈與武術創新融合,在觀眾對舞臺藝術需求增大的當下,率先實現了題材的突圍,更贏得了來自觀眾和業界的肯定。
(下轉A3版)
(上接A1版)
伴隨著巡演熱度的持續走高,4月9日,舞劇《詠春》專家研討會在我國舞蹈專業的最高學府——北京舞蹈學院舉行。來自國內文藝界的專業人士,對該劇進行了高層次、多維度的思想碰撞和研討分析,探討“深圳出品”的發展方向和品牌建設,助力打造更多彰顯深圳城市風采與精神魅力的精品力作。
根植于嶺南文化,向世界傳達中國精氣神
記者留意到,《詠春》劇中,熒幕上打出的“英雄站在光里,而我們,愿是那束光”字樣,觸動了許多觀眾心底的文化情懷和情感。在年輕人云集的社交網站,搜索“舞劇《詠春》”關鍵詞,大多數觀眾樂于將這句話作為觀后感主題,在社交網絡寫下大段大段的觀后感。有趣的是,在網絡世界中,當下的年輕觀眾對于文藝精品直白而不矯飾的認可,只需一句“《詠春》值得!”——這往往意味著值得期待、值回票價、值得一看,或值得“二刷”等多重肯定。那么業內人士的觀點則可為該劇的藝術特色和文化視野提供了更進一步的印證與思考。
在《詠春》專家研討會上,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充分肯定了《詠春》的題材抓得好,認為該劇精準地做到了“致敬傳統、謳歌英雄、影印時代、面向世界”。他認為,該劇以武術這一傳統文化的小切口,卻能夠恢弘而精彩地展示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以文化的厚度、敘事的邏輯、豐厚的內涵進行雙線敘事,生動挖掘了英雄故事,謳歌了英雄精神。巴圖還提到,無論是劇中葉問將“詠春堂”掛牌到親手摘牌,打破門戶之見、將畢生武學毫無保留地傳揚四海,還是劇外以深圳為代表的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在《詠春》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中國人的精氣神,這種對于精神內驅力的生動挖掘,對于用好的藝術作品鼓舞人心,提振進取力,對于我們向世界展現大國風采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們普遍表示,這部出自深圳的文藝精品,根植于嶺南文化,鏈接著內地與香港一衣帶水的同袍情深,而其題材所選擇的題材切口,也在對中國武術中所承載的大國自信、民族智慧的傳達中,擁有著恰到好處的美學表達和對外傳播意義。該劇編劇馮雙白說:“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英雄精神,是與人民、與大地深深連接在一起的。”他認為,詠春拳法中的“搭橋”實則蘊含了中國傳統智慧,“是交流而不是斷絕,是溝通而不是敵視,是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在馮雙白看來,舞壇“雙子星”在劇中所塑造出的對理想與現實的奔赴中,擁有強烈的當代質感。
對此,國家藝術基金理事、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宋官林表示,“《詠春》這部作品的出現,帶來的震撼力是整體性的。它對我們當下中國舞劇創作的審美走向、審美力量,要帶來一次重新的評估。”同時他認為,《詠春》對于中國舞蹈走向世界,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宋官林進一步解讀,《詠春》將個體命運與家國情懷、人文精神相結合,展現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4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是深圳人講述了一個‘春天的故事’,進入新時代,深圳的文化人,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寫就了中國舞臺上的《詠春》,在經濟和文化上達到了一種和諧同步。”宋官林期待,深圳能以《詠春》為契機,在國際演出市場上打開一扇門,讓這部兼具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范,既能看到新時代中國舞蹈藝術的氣象萬千,也能感受到中國武術斑斕多姿的作品向世界傳達出中國聲音。“而這部作品也將對深圳的城市地位,深圳的城市發展產生積極意義。”宋官林說。
以文藝精品演繹“深圳精神”,深圳文藝再攀高峰
匯聚國內業界大咖,創新題材表達,深圳這座以科技創新而聞名的城市,因舞劇《詠春》的誕生與成功,更添人文溫度和情懷厚度。《詠春》收到的好評、點贊源自于鐫刻在中國人血肉之中對5000年傳統文化的熱愛。該劇創新融合了國家級非遺與嶺南民俗文化,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香云紗”為題材與展現形式,將滿滿的深圳元素賦予新創舞臺劇中,推動這兩個非遺項目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鏈接傳統與現代,為深圳舞臺劇樹立新的標桿。
一直以來,身處時代聚光燈下的深圳,堅持把文化繁榮發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讓高度的文化自覺成為深圳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高效運轉的風向標。正如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金浩在研討會中所說,《詠春》對于“雙非遺”元素的挖掘,“不僅彰顯了嶺南文化的特色,更看出了深圳的膽識與能力,(將傳統文化與藝術傳達的結合)達到了如‘鹽與水’一般的融合。”對傳統文化懷珍重之心,在不斷創新之中不盲從,方能成就創作者的才情迸發,也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與文化責任。
涵養文化生態,深圳充分發揮各項扶持保障機制作用,形成了一套富有深圳特色的文藝創作機制,全社會不斷深化共識,凝心聚力,文藝精品創作形成齊抓并進的態勢。在市委、市政府統籌把握下,國有及民營文化企業凝心聚力,全市文藝名家齊齊發力,深圳文藝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創新動力和熱情。多位專家提到,此次深圳本土設計企業“見萩”香云紗的參與共創,更是為該劇的人文意蘊增添了別具一格的審美質感。
北京舞蹈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許銳稱,舞劇《詠春》誕生于多元、開放的深圳,呈現出了當今的文藝創作者更為創新、放松、柔軟而多元的傾向,“這是中國舞劇創作觀念的一個巨大進步。”他認為,這種傾向是當代中國文化自信、自覺的創作表現。
而此次,成立僅5年的深圳歌劇舞劇院作為創排演出單位,完成了這樣一部高難度、高水準作品。該院首席舞者張婭姝、常宏基不僅在業界擁有過硬的口碑與高漲的人氣,該院的年輕舞者們也在劇中呈現了不受限于年齡的表現力。對此,許銳評價深圳歌劇舞劇院“呈現出了一流院團水準”。作為塑造一座城市文化品格的生力軍,文藝院團肩負重任。而廣納藝術人才,是涵養城市文化品格的一大抓手。源泉的充分涌流,得益于多方力量的匯聚。“深圳出品”的文藝精品創作有其獨特模式,政府、民間通力合作,主流價值觀和企業的運作機制尋找到了結合點。當四面八方的人才資源和文化資本都被吸納到深圳,經過官方的有效引導和積極助推,為深圳文藝精品的創作推出,提供了澎湃不息的動力。得益于此,深圳打出了中國舞臺藝術作品中的一記拳頭作品——《詠春》。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茅慧認為,以《詠春》為代表的深圳的舞劇呈現出“舞武之美的時代樣板”。這種舞蹈藝術的新鮮風格樣式,脫胎于傳統,誕生于深圳,由此生成的舞蹈語言具有一種海納百川的融合特質,和強烈的時代氣息。
文藝精品的誕生,離不開城市文化精神的厚植涵養。屹立于時代潮頭的深圳經驗、深圳精神、深圳生活,有理由得到更加充分地反映,需要得到更加生動的述說。而《詠春》不僅扎根于傳統文化內涵,完成一次具有當代藝術的尋根之旅,更在舞臺之外的種種細節,呈現出新時代的深圳文化宣傳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春就提到,舞劇《詠春》巡演所到之地一票難求的熱度,一定程度源自于對于新媒介傳播的巧妙運用。早在今年元旦,該劇華彩武打對決舞段登上B站跨年晚會,用“最酷炫”的一段吸引年輕人走進劇場,“這種視覺的引導,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傳播策略。”劇場內外,舞臺內外,今天的深圳處在了一個文藝與科技、經濟發展相同步的時期。在這個春天,舞劇《詠春》成為深圳引領文藝事業發展播下的又一顆種子,在挖掘深圳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道路上,勇攀文藝高峰。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