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gongjiaozhishi.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近一年抖音傳統文化類演出直播場次增長205%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3-01-13 17:07
來自1000多年前的唐朝“交響樂”與現代交響樂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戲腔戲調與流行歌曲融合又會帶來哪些別樣韻味?
1月12日,在抖音直播舉辦的傳統文化專場晚會“古韻煥新·華彩傳承”上,這些問題有了答案。晚會現場,來自抖音的20多位傳統文化主播與鳳凰傳奇、龔琳娜、李響等演藝明星跨界合作,帶來一場傳統與流行交織的文化盛宴。參演晚會的20余位傳統文化主播均由抖音用戶推選,涵蓋戲曲曲藝、民族樂器、民歌、中國舞等多個領域。當晚,超過3588萬人在線觀看晚會直播。
過去一年,抖音直播大力扶持優質傳統文化內容,相繼推出“DOU有好戲”“DOU有國樂”“舞蹈傳承”等扶持計劃。在相關計劃助力下,抖音傳統文化類演出開播場次同比增長205%,主播總數同比增長157%,打賞收入同比增長375%。直播間已經成為傳統文化類演出的第二舞臺。
傳統與流行融合,打造文化晚會新IP
“古韻煥新·華彩傳承”晚會由中央民族樂團、中國煤礦文工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指導。晚會在樂器表演《逐夢》中拉開序幕。該節目由民樂主播攜手中央民族樂團、西洋樂團演奏家共同演繹,節目中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混搭”也透露出整場晚會“跨界融合”的特點。
當激越的鼓聲響起,來自西安的民樂主播與青年薩克斯演奏家梁逸瀟合作帶來表演《大唐禮贊》。西安鼓樂脫胎于唐朝宮廷音樂,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古代的交響樂”。節目中,來自1000多年前的古代交響樂穿越時空,與當代交響樂融合碰撞。舞臺還展示了南京剪紙、秦淮燈彩、南京泥人、仿古木雕、結繩技藝等非遺作品,用戶在觀看節目直播時,也可以通過直播屏幕上的公益卡片或藍色小愛心,參與字節跳動公益平臺的“最美非遺傳承計劃”公益項目,助力非遺文化保護。
此外,還有民歌與中國舞、戲曲與流行樂等跨界融合的表演,看點十足:歌手攜手民歌主播、舞蹈主播,在歌曲《大聲唱》中融入蒙古舞;青年舞蹈家搭檔中國舞主播,帶來古典舞與現代舞結合的《浮生如夢》;@京劇任思媛、戲曲唱腔混搭流行樂的《關山酒》令人驚艷;中國舞主播牽手虛擬偶像默默醬,敦煌舞《一夢千年》將虛擬與現實夢幻融合……整場晚會20個節目,涵蓋20多種非遺項目,展現了傳統文化對流行元素的包容性以及二者融合后的多元魅力。
主播成晚會主角,在直播間找到新舞臺
這臺晚會的主角,是抖音直播間里的傳統文化主播們。參演晚會的20余位傳統文化主播均由抖音用戶推選,涵蓋戲曲曲藝、民族樂器、民歌、中國舞等多個領域。
《花鼓“抖”起來》的表演者、戲曲主播來自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為破解地方戲曲文化的保護傳承難題,今年9月,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入駐抖音,每周直播3場,場均觀看人次高達60萬,觀眾來自全國各地。花鼓戲借助直播走出湖南,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王勇表示:“我們要用好線上直播平臺,讓花鼓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煥發新生機。”
和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一樣,《大唐禮贊》的表演者也面臨著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困境。隨著西安鼓樂賴以生存的人文環境逐步消亡,鼓樂社面臨人才斷檔和失去演出市場等困境。目前,西安地區留存下來的百年鼓樂社只余6家,東倉鼓樂社是其中之一。2022年4月,東倉鼓樂社主管齊興峰和團隊入駐抖音,開設賬號嘗試通過直播讓西安鼓樂“活”下來。開播不到一年時間,東倉鼓樂社已經擁有70多萬粉絲,收獲了超過148萬點贊,不僅“活”了,更“火”了起來。齊興峰介紹,目前通過直播打賞,東倉鼓樂社中參與直播的演員,每月能多收入兩三千元工資。“這說明鼓樂這種音樂形式正逐漸通過直播被市場接受,觀眾也用打賞表示對樂手價值的認可。”
為助力傳統文化傳承,抖音直播于2022年發起了“DOU有好戲”“DOU有國樂”“舞蹈傳承”等計劃,從資源、流量、服務等方面幫助更多優秀主播打造新舞臺。根據晚會上公布的數字,過去一年,抖音傳統文化類演出開播場次同比增長205%,主播總數同比增長157%,打賞收入同比增長375%。直播間已經成為傳統文化類演出的第二舞臺。
抖音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通過流量扶持、建立專業合作等方式助力傳統文化主播,幫助他們找到新舞臺、新收入和新觀眾。(劉銳)
來源:光明網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