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gongjiaozhishi.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三臺大戲來滬演出 “茅獎三部曲”征服上海觀眾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2-09-20 07:55
演出前5小時,90后演員劉李優優獨自在上海文化廣場舞臺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練功。劉李優優演過《白鹿原》中的白靈、《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曉霞,這一次她演《主角》中的主角——“秦腔皇后”憶秦娥。9月9日至18日,陜西人藝“茅盾文學獎三部曲”三臺大戲來滬,7場連演,每每謝幕,總有觀眾起立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主角》里戲曲表演難度大,劉李優優和陜西人藝的演員們提前兩年就開始唱腔、腿功、身段的特訓,學習秦腔,用專業戲曲演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每日踩胯、撕腿、劈叉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排練期間遭遇疫情,她就堅持在自家停車庫里練功,練功鞋被磨爛了,她戲稱為“開口笑”。
陜西人藝三部大戲,不請明星、不靠流量,就靠劇團老中青三代舞臺文藝工作者的呈現,卻征服了全國各地的觀眾。《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已累計演出七百多場,這次在上海,82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看完《主角》,給出六字評價:深邃、震撼、精彩。在滬演出期間還有好消息傳來——《主角》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
從文學陜軍到戲劇陜軍
《白鹿原》原著作者陳忠實生前曾稱陜西人藝的《白鹿原》是他“最滿意的改編版本”,版權費他分文不取,還說:“不必用明星,讓娃們演,亮出老陜風采。”演員里有不少土生土長的陜西人,配上劇中地道的“白鹿村”方言,再加上時不時出現的華陰老腔,充滿濃濃的陜西味。
《主角》原著作者陳彥看完話劇版首演曾向全體演員鞠躬:“話劇改編很精彩,全劇有奮斗感、挫折感、命運感,也有生命的成長感、輝煌感,是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讓我看戲時幾次落淚,思考很多。”
為改編好《主角》,主創多次赴西安、三原、涇陽等地深入生活,聽秦腔、看戲臺,感受陳彥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將文學作品在戲劇舞臺上重構。導演胡宗琪深諳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美學特點,16根寓意深刻的舞臺柱子,53個代表不同時空的場景轉換,緊緊抓住觀眾的視線。“歌隊”的運用,眾多人物的會聚,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這段跨越四十余載的藝壇故事。
《主角》編劇、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路生九易其稿。他在演出前告訴記者:“原著太精彩了,太厚重了,雖然從70萬字小說改編成3萬字劇本,但劇中人物、情節、語言、場面都十分尊重原著。”曹路生認識到,過去幾十年,隨著國外種種后現代戲劇流派涌入中國,戲劇的文學性在大大削減。“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戲劇史,文學性曾是必不可少的,從元雜劇到明傳奇,文學性都非常強。《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的出現是一種轉向:話劇重回文學傳統,找到精神內核。”
從“文學陜軍”到“戲劇陜軍”,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舞臺佳作在全國范圍掀起“當代文學改編戲劇熱”“方言話劇熱”,為中國當代戲劇院團的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方向。曹路生說:“方言是一個地域、一種文化、一座城市的氣質,上海近年來也涌現了《繁花》等方言舞臺劇。希望未來有更多挖掘地域文化、獨樹一幟的作品涌現。”
相信好作品的力量
過去十年,陜西人藝實現了一次“逆襲”。
2012年底,李宣擔任陜西人藝院長時,劇院賬上只有1萬多元錢,一度面臨“無演員、無主創、無觀眾”的困境。迫于生計,陜西人藝的演員兼職外出講課,演影視劇,賣茶葉,開面館。在劇團艱難轉企改制的迷茫期,陜西人藝曾一年連做13部小話劇。李宣告訴記者:“我們從小劇場作為切入口,慢慢讓團隊一點點復蘇,到2013年底,我們80%的演員和幕后工作者都回來了。2014年,我們就開始做《白鹿原》。對我們來說,這部戲就像是涅槃重生。”
從《白鹿原》開始,陜西人藝一路走來,穩扎穩打做大戲,邊演邊改。《白鹿原》改了11版,《平凡的世界》改了9版,《主角》也已改到第5版。同時,劇院一直堅持:不用明星,不靠流量,全部用陜西人藝自己的演員,大膽使用年輕人演主角挑大梁。
“我其實特別歡迎明星走上舞臺,因為這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但我相信,一部好作品的力量大于一個明星的流量。”李宣說:“舞臺藝術是綜合的藝術,主演要好,配角也要好。還有舞美、服裝、造型,一個都不能差,才能誕生一場完美的演出。這需要一個默契的團隊,平時就要在一起練功,一個眼神就能彼此懂得,這種默契和節奏的把握,才能給現場觀眾帶來樂趣、感動和震撼。”
李宣說,上海是陜西人藝的“福地”,2017年,《白鹿原》曾在上海獲得壹戲劇大賞“年度大戲”。無論是獎項還是上海觀眾的掌聲,都給了陜西人藝鼓勵和支持。未來五年,陜西人藝計劃推出兩部文學名著改編新作,分別來自作家李佩甫的《生命冊》和陳彥的《裝臺》。李宣希望能把新作繼續帶來上海,接受上海觀眾的檢驗。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